2018年9月4日 星期二

[重要公告] 潔生診所 網站搬遷資訊

嗨~ 潔生診所有新網站囉!
往後更新將於新網站上發佈,
邀請您連結至下方觀看新網頁,
繼續給我們支持與鼓勵喔~!

連結請點↓↓↓

潔生診所|回饋控制動作中心


2017年8月22日 星期二

治療之理念及效果 Concept and Effect of Intervention

撰稿日期  Written Date2017/07/27

人體姿勢如同身體一樣是由不同系統所共同控制,而每一系統又對應到數個不同的關節,而該關節又間接影響到不同肌肉,故此,直接針對系統進行調控可以更有效率地改變多個關節的活動及多條肌肉的收放;但是要如何進行調控,要從何處著手,就先要了解各關節乃是神經(包括皮膚感覺受器)、肌肉(包括本體感覺受器)及骨骼三者的綜合體,根據約翰希爾頓(John Hilton)1860-1862年提出的希爾頓氏定律(Hilton’s Law),內容是同一神經幹分支出來的神經不單支配該關節的肌肉群,同時也支配覆蓋該肌肉群的皮膚及關節內部本身,由此可知大腦對於關節活動的輸出控制與感覺訊息的輸入有極高的關聯性,也因此能透過不斷的回饋調整以致身體的律動得以流暢,所以對姿勢的調整治療絕對需要思考如何透過控制或改變感覺訊息的輸入,已達到改變動作訊息的輸出。


   

經過這幾年的研究,目前得知有三個系統:呼吸(breathing)、眼睛(Eye)/(C0C1)及耳朵(Ear)/顳顎(TMJ),這三個系統又分別控制身體不同的部位,有的是脊椎的某一區段,有的是肩關節或膝關節等,所以在治療時,會依照症狀與系統的關聯性來選擇某系統或是該系統內的某一關節進行治療。



治療的概念則是針對系統或是關節進行減壓與加壓(Unload & Load),壓力來源及減壓加壓方式如下表:

壓力來源
減壓
加壓
呼吸
增加胸腔內外壓力差來協助呼吸以放鬆
阻力對抗增加呼吸強度
重力
抗重力
向重力
關節穩定度與活動度
增加關節空間與活動度
關節負重及阻力或撞擊訓練
感覺訊息(眼睛及耳朵)
減少所有訊息輸入以放鬆
增加正確訊息輸入以刺激


由於老化及日常生活中各樣長期的壓力,導致身體接收外在訊息的敏感度降低或是感知覺受器的僵化,而造成身體無法做出適當的調整,比如說上班看電腦久了,眼睛漸漸貼近螢幕造成烏龜頸及駝背而不自知,所以當我們藉由減壓先讓身體處在無壓力狀態,也就是讓身體感知覺受器及相關聯的關節放鬆,再加壓給予大腦正確的姿勢訊息與身體承受壓力的能力後,使低下的身體自覺能力(Self-Awareness)提高,便能讓身體姿勢處在較有彈性的狀態,可以適應不同的環境壓力,如同不倒翁被推後可以回到直立一樣,同理讓原本不認為身體是傾斜的大腦意識到自己的歪斜而自動調整過來。


治療過後,姿勢通常可以透過影像發現有立即性的改變,但往往到了一周後,甚至一個月後,姿勢變化才停止,而且在長期追蹤調查發現,這改變可以持續半年到一年,這現象的原因是什麼?經推測,是由於感覺訊息輸入改變,透過大腦皮質整合,使得動作訊息輸出隨之調整,但整個迴路如同電腦程式一般,需要時間優化,此階段稱為最佳化階段(Optimization Stage),大腦與身體在新狀態下透過不斷的訊息整合與調整以達到穩定狀態,就是最大變化效應(Maximal Effect),姿勢變化便能保持並進入長期效果階段(Long Term Effect Stage),但要達到這效果必須同時控制會有訊息輸入的不同因素,意即在治療某系統時要對其他系統進行控制,或是治療某關節時要控制其他相關關節或其他系統,因此我們稱這種治療原理為運動皮質之回饋控制(Feedback Control of Motor Cortex)”,其定義就是透過控制感覺的輸入來回饋控制運動皮質的動作輸出。

   
總結以上所述,透過運動皮質之回饋控制能夠提高身體自覺能力,且此自覺能力會隨著時間慢慢進步,而這過程會導致身體姿勢下意識地進行自我調整,這不僅讓大腦透過體神經系統對所控制的肌肉產生更好的控制力,也會增加自律神經系統的變異性,使得其所控管的內臟有更大的壓力承受度及更快的回復速度。


2015年12月10日 星期四

Integrated Treatment 整合性治療

Body motion is a serial change of different joints, so the treatment of a joint not only changes the one joint but also other several joints. This connection between different joints is called “Joint Puzzle” or “Joint Chain.” And all of the motions of joints are controlled by brain through nerves. If a treatment can not change the brain setting, CNS setting, or give a new stimulation or sensory input, the body will go down to the same old pathway and the change will be limited. Therefore, an effective treatment has to consider the connection between different joints and the stimulation given to CNS.

身體動作乃是一連串不同關節的動作組合而成,故當我們對單一關節進行治療時會連帶影響其他關節,這種不同關節間的連結被稱之為關節拼圖或關節鏈,而所有關節的動作乃是由腦部透過神經來控制,因此,若是治療無法藉由給予新的感覺刺激來改變原先腦部的設定,使腦部送出來的動作輸出不同,身體仍會依循舊有的習慣而難以有所變化,因此,一個有效的治療必須考慮各不同關節間的連結和所給予中樞神經的新刺激。

Video Walking Analysis and Spinal Palpation 錄影行走分析與脊椎觸診

Walking is the most common activity in daily life and it is easy to compare the movement or dynamic posture between two people, therefore, we use Video Walking Analysis (VMA) to analyze the movement and posture while walking. Although X-ray, MRI, or CT scan can provide static image of posture, we focus more on evaluating dynamic posture, so VWA is utilized. In addition, by matching patients’ types of dynamic posture and their signs and symptoms and if a group of patients have same type of dynamic posture and similar location of pain, a pain 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system will be able to be built up.
 
走路是日常生活最常見的活動,而且要比較不同人之間的動作或姿勢也比較容易,故我們利用錄影行走分析來觀察分析人體行走時的動作,雖然傳統的X光、核磁共振及電腦斷層能提供靜態及照相當時的影像紀錄,但我們較著重在動態姿勢的評估,所以錄影行走分析便有其引入的必要性,此外,透過配對病人們的行走動態姿勢和他們的症狀,若是可以找出同樣姿勢的病人族群有著同樣或類似的疼痛位置,那麼將來就能建立一套疼痛預測及預防系統。


Movement, Posture, and Gravity 關於動作、姿勢與地心引力

The motion of a joint is generated and coordinated by the contraction and relaxation of several muscles, which is controlled by brain through nerves. A series of conduction seems very simple but is very complicated in fact. When a hair is pulled, whole body reacts. So, analyzing body movement or correcting posture is not an easy job. However, if an appropriate evaluation method and treatment are utilized, we will be one step closer to our goal.

一個關節的活動需協調許多肌肉的收縮及放鬆,而肌肉的收縮及放鬆則需要腦透過神經來給予指令,這一連串的傳遞看似簡單,實際上卻非常複雜。人體的動作常是牽一髮動全身,故要分析人體動作或矯正姿勢並不容易,但若能使用恰當的分析及治療方式,就可以讓我們離目標更進一步。

2011年11月10日 星期四

自主性伸展收縮訓練(Voluntary Lengthening Contracion)

肌肉和姿勢的關係
在介紹自主性肌肉伸展訓練前先談談肌肉和姿勢的關係。姿勢之維持主要是靠肌肉的收縮,但人體在動態運動及靜態姿勢維持所需使用的肌肉纖維種類不同,快速的動作主要由白肌負責,慢速動作和姿勢維持則主要由紅肌負責(同一條肌肉內包含紅肌與白肌,只是比例不同)。